然而,这些与我们的造物主在各种飞鸟身上所展现出来的非凡设计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绌了。欣赏大型鸟类在天际翱翔确实是一种享受,而鹈鹕就是其中的一种。
除了南极洲之外,每个大陆都有鹈鹕的踪迹。现今在鹈鹕属下面有8种鹈鹕。褐鹈鹕是体型最小的,翼展为2-2.3米,重量为3.5-4.5公斤。平均体型最大的是达 尔马提亚鹈鹕(上图就是这种鹈鹕在水面降落),其翼展为2.7-3.5米,重量为10-13.5公斤。1有人曾经测过一 只大白鹈鹕的翼展达到3.6米。2然而,如果按照体重/体型的比值来排序的话,鹈鹕竟然能排到相对最轻的鸟类的第28位。
大鸟的飞行为何如此灵巧?
因为体型巨大,鹈鹕在陆地上走路时常常是摇摇晃晃的,显得很笨拙。然而它们只需扇动5下翅膀就能飞起来。3鹈鹕在天空飞时很壮观,而且它还能非常智慧地降低飞行的能耗。
众所周知长途飞行的海鸟(例如信天翁等)不需多次拍打翅膀 就能飞到很远的地方。它们会一 种称为“动态翱翔”的技巧, 利用在海面上约10-20米处的“风切变”能量来借力飞行。4但这需要风速大于30公里/小时, 若风速不足,信天翁就会降落并浮在海面上休息,直到风速回升。
鹈鹕能用2种不同的方法来借力飞行,第1种是许多鸟类(例如鹰)都会的热气流翱翔。当大地吸收的热量不均匀(例如被犁过的田地等颜色较深的地区会比浅色的地区吸收更多的阳光热量), 就会导致较热地区上方的空气因受热而更快上升。当鹈鹕在陆地上空飞时,就会借助这些上升气流飞到4200米以上的高空,5然后就可以低能耗地滑翔几百公 里,一路上寻找食物与合适的繁殖地方, 或找另一个上升的热气流。
通过这种方式,鹈鹕可以在天空翱翔长达24小时,6在此过程中,鹈鹕胸肌深处的纤维层使其翅膀持续保持水平的姿态。

另一种节能飞行是在风力比较小的情况下,鹈鹕可以在冲上岸的海浪上几厘米的地方进行长距离的滑翔,7鹈鹕可以利用海浪扑上岸时所产生的局部上升气流而获得升力,再滑翔到下一个扑上岸的海浪上方。通过不断利用海浪带来的上升气流,鹈鹕不需拍动很多次翅膀就能沿着海岸线飞行很长的距离,这种方法称为海浪滑翔法(Waveslope soaring, 信天翁也会用这种方法来借力飞行)。7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利用他们开发的理论模型7计算出波浪滑翔法所节省的能量。在典型的海浪条件下,大约2米高的波浪估计能产生5米的上升气流,就能节省鹈鹕约60%-70%的飞行能耗。若海浪更大或鹈鹕更接近海浪,它们竟然能零能耗飞行! 7
这项研究除了从科学上弄清了鹈鹕神奇的借力飞行之外,还有望设计出更好的算法来控制在水上飞行的无人机,力求延长它们的飞行时间。8创造这些生物的伟大设计师不断彰显着他是何等的智慧和奇妙。
鹈鹕的大嘴(喙) 装得比它的肚子还多
鹈鹕的嘴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可伸缩的“大口袋”,称为喉囊,是由光滑的皮肤构成,附着在其下巴两 块有弹性的骨头上,并连接到颈部。鸬鹚、松鸡和军舰鸟等也有喉囊结构。其他脊椎动物(如雄性猩猩、某些长臂猿、海象和许多两栖动物)也有类似的结构,称喉囊、声囊或喉褶。

鹈鹕的喉囊主要用来捕捉猎物,其下巴骨能向外弯曲,加上可伸缩的喉囊皮肤张开后,鹈鹕的嘴巴就像一把巨大的汤勺。喉囊皮肤波纹状的胶原蛋白、皱褶和凹槽的组合结构(图1)使其柔韧性十足,9喉囊皮肤上下拉伸的能力是前后拉伸能力的3倍。鹈鹕大嘴捞到猎物后就将喉囊的肌肉收缩,低头挤出嘴中多余的水,再吞下猎物。10
早期一些圣徒认为鹈鹕是基督牺牲的象征,所以他们经常将鹈鹕的标志视为救赎、自我牺牲和赎罪的意思。但这其实源自于一种错误的认识(或其他神话),由于鹈鹕会将它的嘴巴张开压在胸部,让幼崽从喉囊中取得食物,所以 有些古人误以为鹈鹕在食物缺乏时会刺穿自己的胸部,用血液来喂养其幼崽。11但其实,幼崽吃的是暂存在喉囊中的食物。

研究还发现鹈鹕喉囊的结构与许多须鲸(包括蓝鲸)嘴下部的褶槽(Ventral groove blubber,见图2)非常相似。世俗科学家将这种相似性的原因说成是 “趋同进化”。9意思是其相似性并非来源于共同祖先的遗传,而只是碰巧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群体中独立地进化,形成了相似的结构来适应环境。但更为合理的解释是,这些相似特征是由同一位设计师——我们的创造主创造而来。
丝滑的高空插水
所有飞鸟都有中空的骨骼,而大型飞鸟(例如鹈鹕)的骨骼内充满空气区域的比例更大,使其骨架非常轻。事实上,鹈鹕的骨架只占其体重的10%。12此外,鹈鹕的皮肤下还有一层特殊的气囊,使它们的浮力非常大,能轻易地漂浮在水面上。11大多数鹈鹕都会浮在水面上捉鱼,而褐鹈鹕还可以从18米10的高空以65公里/小时的速度13插入水中来捕食。秘鲁鹈鹕也会插水捉鱼,不过其开始俯冲的高度较低。
鹈鹕插水前会先深呼吸让与气管相连的骨骼空腔中充满空气,并收紧和硬化颈椎附近的肌肉来防止颈椎骨折,同时将翅膀向后折起,以60-90度的角度高速插入水中。12而皮肤下的气囊也能减轻插水时的冲击力,而且喉囊也有助于降低鹈鹕张嘴捕猎时的前冲力。11鹈鹕嘴巴的形状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鹈鹕从空气进入水中所引起的流体阻力减少到几乎为零。在鹈鹕成长的过程中,它的潜水和捕猎技巧也会提高,而且它还聪明地知道如何精确地“瞄准”水下的鱼来插水捕猎,由于光的折射,鱼并不在水面上看起来的那个位置,鹈鹕竟然懂得纠正折射所产生的视觉偏差。鹈鹕还是游泳能手,它四个脚趾之间都长有蹼。
鹈鹕是进化而来的吗?
近期在法国东南部发现了已知最古老的鹈鹕喙的化石,进化论者给它定了一个所谓“3000万年”的年代。14这个几乎完整的喙化石在结构上与现代的鹈鹕喙完全相同。最近在埃及著名的鲸鱼谷化石群中也发现了一块鹈鹕的腿骨。15,16据称“3600万年前”,它也与现存的鹈鹕腿骨“非常的相似”。虽然如此,但进化论者还是找理由给这一块腿骨的鹈鹕起了一个新物种的名称。
简而言之,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古代的鹈鹕与现代的鹈鹕有什么不同。事实上,创世记的记载远远比进化论的假设更为合理,也更符合化石的证据:鹈鹕类的喙和腿骨在大约4500年前的挪亚大洪水期间被快速掩埋,形成了化石。鹈鹕类动物的早期成员可能还包括了今天的鲸头鹳和锤头鹳,它们并不是从低等单细胞动物进化而来的,而是在创造周的第5天被主所创造的,后来它们也上了方舟,在全球性 大洪水灾难中幸存了下来。
结论
我们看到奇妙壮观的鹈鹕,无论是从它节能飞行的技能、适于游泳的设计、插水捕猎的绝技还是幼鸟的喂养,我们都可以反复清晰地看到创造主“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 1:20)
参考文献和注释
1. Dalmatian pelican, phoenixzoo.org, acc. 1 Aug 2022.
2. White Pelicans aka Great White Pelicans, beautyofbirds.com, 16 Sep 2021.
3. Nicolaus, M., Brown Pelican takes off, youtube.com/watch?v=LeTQYafPIxY 16 Dec 2018.
4. Described in detail in Catchpoole, D., The albatross—master of the ocean winds, Creation 40(3):28–31, 2018; creation.com/albatross.
5. Shannon, H. and 3 others, American White Pelican soaring fl ight times and altitudes relative to changes in thermal intensity, researchgate.net, Jan 2009.
6. australian.museum/learn/animals/birds/australian-pelican, updated 9 Dec 2020.
7. Stokes, I. and Lucas, A., Wave-slope soaring of the brown pelican, Mov. Ecol. 9(13), 2021.
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The intricate dance between waves, wind, and gliding pelicans is worked out for the first time, phys.org, 21 Apr 2021.
9. Dike, S. and Meyers, M., On the gular sac tissue of the brown pelican: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escholarship.org, 2019.
10. Mancini, M., 10 fun facts about pelicans, mentalfloss.com, 28 Nov 2017.
11. Saunders, W., The symbolism of the pelican, catholiceducation.org, 2003.
12. Lloyd, S., The Australian pelican: a bird of superlatives, disjunctnaturalists.com, acc. 1 Aug 2022.
13. Deep Look, how do pelicans survive their death-defying dives? youtube.com/watch?v=BfEboMmwAMw, 25 Apr 2017.
14. Hecht, J., Pelican fossil poses evolutionary puzzle, newscientist.com, 22 Jun 2010.
15. El Adli, D. and 3 others, The earliest recorded fossil pelican, recovered from the late Eocene of Wadi Al-Hitan, Egypt, J. Vert. Paleontology, 41(1), 2021.
16. Bates, G., The valley of the whales: A famous desert—full of marine fossils, Creation 44(3):12–15, 2022; creation.com/whale-valley.
本文原英文链接见:https://creation.com/pelican.
迈克尔·埃格尔顿(MICHAEL EGGLETON)
埃格尔顿是一位历来支持CMI的助理牧师,曾研究海军建筑,并在波音飞机制造部门工作18年。
作者更多信息,参见:https://creation.com/egg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