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1 10月 2024 12:21

植物浮垫解开了许多地质谜团

一个较大的灾难可能会冲毁森林,而被折断的大量树枝树干若漂浮在水面上,就会形成大型的漂浮物,称为“植物浮垫 (Log mats)”。

例如在1980年圣海伦斯火山爆发后,在其山脚的湖泊就漂浮着大量被冲断的树干。显然,在全球性的挪亚大洪水中也会产生巨量的植物浮垫。根据在沉积岩中的煤床估计,在挪亚洪水之前全世界的植物总量大约是现在的8到10倍。1这些煤炭是很多种植物被巨量的泥沙沉积物掩埋并压缩所形成的。

 

大洪水期间的植物浮垫

在挪亚大洪水期间,洪水前的所有树木都被冲断了,很多大树的枝干和叶子漂浮在大洪水的水面上,形成了巨量植物浮垫,这就解开了沉积岩中许多的地质学谜团。2,3

 

© Dr Harold CoffinHorizontal and vertical trees floatingon Spirit Lake
图1. 美国华盛顿州圣海伦斯火山以北的灵湖上漂浮着平躺和突起的树干。

圣海伦斯火山形成的植物浮垫

1980年美国华盛顿州圣海伦斯火山爆发时,北面的山体崩塌了,巨大的山岩落在灵湖(Spirit Lake)中,从而形成了巨浪,冲到灵湖对岸高达260米高的地方,导致数百万棵树木被冲断。之后水退回湖中,就将数十万根树干带入了灵湖(图1)。这个灾难后的景象启发了地质学家——在挪亚洪水期间也必定会出现很多植物浮垫。4

灵湖上的树干漂浮了一段时间后才逐渐消失(沉到湖底)。反映了植物浮垫其实是大洪水期间和之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今天的“漂浮岛”

现今也有很多植物浮垫就像漂浮的小岛一样,有些植物(包括树木)还能在这些“岛”上不断生长,有时还看到一些动物在其上生活。5在印度东北部的洛克塔克湖(Loktak Lake)中有许多天然的漂浮岛,还有一些小岛是为钓鱼而建造的。杜泽(Van Duzer)指出:

credit南达科他州黑山的树根中的岩石
图2. 美国南达科他州的布莱克山上缠在树根中的岩石。

对于那些不熟悉漂浮岛的人来说,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神话或不可能的事情……当然,我们所站立的坚固而巨大的岩石大陆不能轻易地在水面漂浮。 然而7个大洲中至少有6个大洲存在浮岛,在远离大陆的海洋中有时也会出现浮岛,其上可能长有树木,有些小岛的直径达数百米,可以承载100头在 其上吃草的牛的重量。6

 

沉积岩中的坠石

植物浮垫也可以解释在沉积岩中发现的坠石(就是其直径比它所在的岩层厚度更大的岩石)。 世俗科学家将它们称为“坠石 (Dropstones)”,因为他们想象这些大石头是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冰山上掉下来的”。7

其实还有许多方式能够在泥沙层中嵌入比其厚度更大的石头,8其中之一就是大洪水中的海啸冲来的石头短时间被缠在植物浮垫上(例如被大量的海藻9或树枝树根缠绕着, 见图2),之后由于波浪的冲击等原因,石头脱离浮垫沉到洪水下的泥沙层中,大洪水退后就形成了含有大石头的沉积岩层。

 

Two vertical trees
图3. 两段垂直的树干,长达4米,发现于阿拉斯加州的萨顿以北的煤矿。
One of hundreds of vertical trees in Theodore Roosevelt National Park
图4. 美国北达科他州西部的西奥多·罗斯福国家公园的数百块垂直树干化石之一。

沉积岩中的垂直树干

地球上的许多地方都发现了沉积岩中埋着垂直的树干(图3和图4)。世俗科学家想当然地假设这些树干很久之前就生长在其现今被发现的地方。我考查过许多岩层中的垂直树干, 如果能挖到树干的底部,就会发现这些树干的下部是没有根的,也没有土壤(图4)。10所以,很明显这些树木并非生长在那个地方,而更合理的解释是:在大洪水期间,植物浮垫中的树干被水浸泡了一段时间(吸了足够的水),就垂直下沉到水底的泥沙层中。漂浮在灵湖上的树干也发生了类似的现象,它们被水浸透后,很多树干的下部更重,就垂直地沉到湖底 的泥沙中。

 

黄石公园的“化石森林”

最有名的垂直树干化石位于美国蒙大拿州和怀俄明州的黄石国家公园及其附近的地区。大约有十几处的悬崖岩壁上都发现了很多垂直树干化石,最出名的是标本山脊(Specimen Ridge)。世俗科学家认为,每一层树干化石都代表着一片森林,森林长出后被火山和泥石流掩埋了。这里有几十层沉积岩内掩埋着树干化石,他们宣称这些岩层代表着“数十万年中有很多次火山喷发”。

但当我们对“化石森林”进行仔细的分析后,就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这些树干下面并没有土壤,也没有动物化石,而且这些树干没有树皮,也很少有长的树根。还有来自不同生长环境的树木和花粉,从热带到较冷的温带树木都有,而且在不同沉积层的树木都有相似的年轮图案。11这些现象更合理的解释是:在全球性的挪亚洪水中,被洪水冲断且相互摩擦磨掉了树皮的树干逐渐从植物浮垫中垂直沉到水底(图 5),后被不断爆发的火山和海啸带来的泥沙掩埋,形成包含很多垂直树干化石的沉积岩层。11

© Keaton HalleyA log mat with trees sinking vertically to bottom
图5. 一块植物浮垫,树干垂直地下沉到水底,水底的沉积物由火山爆发和海啸带来。

 

 琥珀中的昆虫
图6. 昆虫被包裹在琥珀中的过程。
A. 大洪水时一片植物浮垫漂浮在水面上,一只昆虫被树干上的树脂黏住。
B. 这只昆虫试图挣脱,但第二股树脂将其完全包裹。
C. 包裹着昆虫的树脂从树干上脱落并沉入水中。
D. 这块树脂陷入了水底的泥沙沉积物中。
E. 树脂被多层沉积物深埋,后来变成琥珀。

植物化石的谜团

在沉积岩中还发现了许多植物,这些对不承认大洪水的进化论者来说都是难解的谜团,例如来自不同生长环境的植物混杂在一起,上面所说的黄石公园就是一例。还有在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包括阿拉斯加、加拿大和南极洲)都发现了生长在温暖气候的植物遗迹。12,13

世俗科学家很难解释这些现象,他们想出的气候模型绝大多数都以为高纬度环境和内陆地区的冬季应该是寒冷的(无论他们如何试图提高模型的温度)。14而大洪水中的植物浮垫就很容易解释这些不寻常的现象,因为大洪水冲断了不同环境的植物,这些植物的枝干漂在大水上就会混杂在 一起,后来通过水流的作用将它们从热带地区带到了寒带地区。

 

琥珀中的昆虫等生物

在琥珀中发现了许多昆虫和其他生物。琥珀是针叶树(如松树)的树脂所形成的化石,但通常在大水的环境中被掩埋,并且通常与煤床的分布相关。此外,琥珀要在缺氧的环境中才能形成(如沉积岩层中)。有些琥珀中包裹的是水生生物,甚至是海洋生物。世俗科学家也难以解释这些琥珀。

但这些谜团全都可以通过大洪水期间的植物浮垫来解释,由于所有陆地都被淹没了,因此来自各种不同环境的许多昆虫和其他生物只能在植物浮垫上栖息。而树脂会从针叶树的断裂处大量流出,有时会黏住并包裹昆虫或其他生物。在树干随着大水和波浪移动甚至相互撞击时,那些树脂就可能会从植物浮垫上脱落并沉入水底的泥沙中,然后它们被后来的泥沙继续掩埋。在退水后,埋在泥沙层中缺氧和高温高压环境中的树脂就逐渐变成了琥珀(图6)。

 

植物浮垫可以解释煤床的来源

进化论者常常宣称煤床是漫长时间的沼泽所形成的。但这个假说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煤床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煤层的顶部和底部都非常平整、煤的纯度较高等问题。而植物浮垫就能完美解释煤床的形成。例如在洪水期间,海啸带来的大水暂时退去时,大量的植物浮垫会留在露出来的泥沙层上。当下一个充满泥沙的海啸铺天盖地掩埋过来的时候,就可能会将之前泥沙上的植物浮垫迅速掩埋,之后其上覆盖了更多的泥沙沉积物。而且在大洪水期间有大量的火山活动使地层的温度更高,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那些被层层掩埋的植物浮垫就会变成煤床。3

 

植物浮垫可以解释大洪水后动物的分散

在大洪水期间,有巨量的植物被掩埋。大洪水退去后,一些植物浮垫会留在高山和大陆上,其中的种子 会发芽并扎根在露出来的沉积层上,从而在大洪水后让各地迅速生出植物。

但还有一些植物浮垫会随着大洪水的退水被带到海洋中继续漂浮。有些树干甚至可能漂浮数百年。与今天看到的被局部暴风雨吹断并顺流而下流入海洋的零碎浮垫不同,世俗科学家难以想象在滔天大洪水中所形成的植物浮垫是极其巨大的(因此,岩层中数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巨大煤床也很常见)。在大洪水中幸存下来的昆虫等无脊椎动物很可能会在这些植物浮垫中栖息,并且形成自己的生态系统。

从亚拉腊山方舟上下来的、繁衍分散各地的动物很快就会来到海边。在退潮时一些植物浮垫可能会留在海边,而到了涨潮时就会再次浮起,并帮助爬上植物浮垫的动物迁徙到其他的大陆上。这就解开许多生物地理学的谜团,例如动植物 (包括澳大利亚的有袋动物)是如何迁徙到今天的生活地区的。15

 

植物浮垫解开众多谜团

挪亚大洪水发生的那一年并非简单的只有洪水水位的上升和下降,期间还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包括很多海啸的巨浪冲毁所有大陆的森林,形成巨大规模的植物浮垫。这些在大洪水期间和之后漂浮的植物浮垫完美地解开了沉积岩中发现的许多谜团。

 


参考文献和注释

1. Archer, D.,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NJ, 2010.
2. Oard, M.J., Mid and high latitude fl ora deposited in the Genesis Flood part II: creationist hypotheses, CRSQ 32(3):138–141, 1995.
3. Oard, M.J. (ebook), The Genesis Flood and Floating Log Mats: Solving Geological Riddles, Creation Book Publishers, Powder Springs, GA, 2014.
4. Morris, J. and Austin, S.A., Footprints in the Ash: The Explosive Story of Mount St. Helens, Master Books, Green Forest, AR, 2003.
5. Van Duzer, C., Floating Islands: A Global Bibliography, Cantor Press, Los Altos Hills, CA, 2004.
6. Van Duzer, Ref. 5, p. v.
7. Oard, M.J., Ancient Ice Ages or Gigantic Submarine Landslides? Creation Research Society Books, Glendale, AZ, 1997.
8. Oard, M.J., What is the meaning of dropstones in the rock record? J. Creation 22(3):3–5, 2008; creation.com/dropstones.
9. Oard, M.J., Kelp could have produced abundant dropstones during the Flood, J. Creation 26(2):3, 2012; creation.com/kelp-dropstones.
10. Oard, M.J. and Klevberg, P., Petrifi ed ideas in the Williston Basin–Part II: Fossil wood, Creation Research Society Quarterly 58(3):204–219, 2022.
11. Coffi n, H.G., The Yellowstone petrifi ed ‘forests’, Origins 24(1):5–44, 1997.
12. Wolfe, J.A., Paleogene fl oras from the Gulf of Alaska region, U.S. Geological Survey Professional Paper 997,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 ce, Washington D.C., 1977.
13. Oard, M. J., The paradox of warm-climate vegetation in Antarctica, J. Creation 22(2):8–10, 2008; creation.com/warm-climate-vegetation-antarctica.
14. Sloan, L.C. and Barron, E.J., A comparison of Eocene climate model results to quantifi ed paleoclimatic interpretations,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93:183–202, 1992.
15. Oard, M.J., When and how did the marsupials migrate to Australia? J. Creation 36(2):90–96, 2022.

 

 本文原英文链接见:https://creation.com/log-mats.    

迈克尔·奥尔德(MICHAEL OARD)
大气科学理学硕士

曾任美国国家气象局气象学家,现已退休。 他撰写了大量书籍和文章,也是创造研究协 会(CRS)的董事会成员,他被广泛认可为 创造论冰河时期这一主题的专家。

作者更多信息,参见:https://creation.com/oard.

阅读 310 次数

Please insert your API key for mailchimp.